中国慈善家 · 2023-12-12
中国慈善家 · 2023-12-12
会议现场
2023年12月9-10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承办,腾讯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协办的“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2023)暨共同富裕大家谈第四期”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会议主题为“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腾讯集团副总裁陈发奋为会议致辞,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做主旨报告,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臧宝瑞、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张文涛、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副总裁肖黎明、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席恒、何文炯等知名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围绕会议主题作了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王杰秀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先后主持开幕式与主题报告会。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侨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3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界代表,来自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腾讯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湖南爱眼基金会、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等慈善实务界的业界代表和来自地方民政系统、社区慈善实验试点社区的社区代表约140多人出席会议。
王杰秀主持开幕式
郑功成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已经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向共同富裕理想境界的新征途上,而要达至共同富裕,前提是必须持续做大财富蛋糕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关键是必须搞好收入分配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前者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后者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指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新中国成立的实践,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包括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自愿性的慈善机制。在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居高难下的现实情形下,我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同步发展好慈善事业,利用慈善的力量凝聚社会各界各方的合力,助力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他指出,慈善事业既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放大法定社会保障功能的有益手段,更是弘扬互助友爱优良传统、提升社会道德价值、促进精神富裕的优良途径。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新路,其核心要义是在切实维护自愿、公益底色的基础上,遵循平等、法治的普遍规则,再打上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和中国现行制度的烙印,在战略上要做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大局中找准慈善事业的定位,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与互助友爱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实践中要以开放性而非排他性的姿态,促使传统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形成物质慈善与精神慈善并重,社区慈善与社会慈善并行,组织化、专业化、为非特定受益人服务的现代慈善与非组织化、非专业化、为特定受益人服务的传统慈善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大格局、新格局。伴随《慈善法》的修正,慈善事业将将形成更加有利于的环境条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他还对推进社区慈善实验、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全面发展阐述了系统观点。
陈发奋致辞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在致辞中指出,企业慈善是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有利组成部分,而腾讯作为一家以科技向善为使命愿景的科技企业,早在2007年就设立了中国一家互联网公益慈善基金会,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慈善事业的发展。腾讯运用科技和连接能力,搭建起腾讯公益平台,发起全民公益活动叫“99公益日”,广泛连接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公众一起做好事,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公众喜爱的公益节日。他认为,在公益慈善领域,执行效率和用户服务管理等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公益数字化参与其中就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贡献力量,解决问题,使慈善捐助可核查,提高美誉度。他指出,腾讯公益助力行业数字化的发展,形成了数字工具箱加人才培养加配套资助的支持模式,长期助力公益行业健康发展,形成可持续公益慈善生态,在社会层面创新系统化解决方案打开数字公益新格局。此外,在社会一体的探索中,可持续社会价值找到了系统化创新的解决方案,又在基础科研、碳中和等领域形成了创新性支柱,围绕社会注入核心资源,联动专业机构共创,促进相关生态可持续发展。在基础研究领域,联合科学家发起了新基石研究员计划,鼓励自由探索;在碳中和领域,联合产业投资生态伙伴,通过创新模式为CCUS碳捕获、封存和力量引入资金、技术等资源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健康普惠领域,和多个合作伙伴联合发起计划,通过创新方式,帮助提升低资源地区的健康服务能力;在数字文化领域,推动创新技术应用的转化,支持创新方案从试点性跑通走到规模化,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
宫蒲光做主旨报告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引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他强调,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慈善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机组成,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方面,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他指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力诠释,是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得力助手,是推动精神层面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他指出,慈善会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各类官方背景慈善组织的典型代表,它与各类基金会等其他慈善组织共同推进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级慈善会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贡献新的力量。他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级慈善会一定能够与各级各类基金会等慈善界同仁携手并肩,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担当起做好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推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社区慈善实验启动仪式。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臧宝瑞代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讲话,强调了发展社区的重要意义,表示民政部大力支持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腾讯基金会开展社区慈善实验,希望通过积极探索,创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社区慈善模式和经验,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臧宝瑞在社区慈善实验启动仪式上讲话
随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宣读了关于启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的通知,与会的试点社区代表合影,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社区慈善展开了深入研讨,完整消息另行发布。
席恒作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作了题为“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慈善事业是人类社会中的志愿机制,以志愿求公益的慈善事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经历了从传统慈善到现代慈善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慈善的社会心理基础。他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可构建“富裕指数”和“共同指数”进而运用几何法合成为“共同富裕指数”,通过收入增长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促进共同富裕。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在于企业慈善、社区慈善、网络慈善等共同发挥作用。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慈善事业的现代化是慈善理念、慈善组织、慈善人、慈善项目、慈善技术的现代化,应在慈善事业现代化中不断促进共同富裕。
张文涛作主题报告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张文涛作了题为“从慈善公益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的主题报告。她指出,企业的慈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将合理资源用于公共福利、人道主义、教育等慈善目的的捐助行为。企业的捐助行为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社会各界也普遍希望企业能够带着良心去经营、从事盈利性的活动,把从社会获取的财富适当的返还社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和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贡献企业应有的力量。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应当依法行善、促善、治善。她认为,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正在向ESG的方向发展,是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和长期主义的一次升华。
丘仲辉作主题报告
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作了题为“社区慈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的主题报告。他阐释了社区慈善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指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一切工作最终都要沉到社区,由社区来贯彻落实;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社区也是公益组织开展服务,介入社会治理的主要阵地。他认为,社区面临的挑战包括:居民需求多元,服务供给能力有限;慈善资源缺乏,社会组织活力不够;专业人才紧缺,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社区参与不足,居民意识有待加强;整合能力不强,社区主体意识不高。而社区慈善可以满足社区直接服务需求,激活社区治理参与力量,促进社区和谐邻里关系,推动社会友善文化建设。他强调,社区慈善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慈善的主要载体,社区共同体的形成是做好社区慈善的关键。
肖黎明作主题报告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副总裁肖黎明作了题为“企业慈善应寻找共同富裕之下新模式”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由之路慈善的力量不容忽视。在腾讯“99公益日”中,2022年公众募款总额超过33亿元,近六成关注了乡村振兴项目。慈善资金的注入,为乡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也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但提升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他表示,在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之下,2021年4月,腾讯启动第四次战略升级,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公司新的战略底座,牵引公司所有核心的业务,明确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优势,将传统公益方式升级为公益捐赠与可持续创造并重,逐渐形成了三大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方向和以向善之心为起点,以公益资金为撬点,以核心能力为依托,以社会共创为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路径。他强调,促进共同富裕赋予了企业的时代价值。在共同富裕背景下,除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成为企业存在的意义追寻、价值映射和长期追求。
沈鹏作主题报告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作了题为“科技驱动慈善公益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社会力量助力多层次医疗体系建设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识别发现,助力救助兜底。通过技术与服务网络可将社会中更多有可能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员及时纳入主动救助,降低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筑牢政府兜底救助网络。二是打通数据壁垒,精准高效救助。通过技术可打通各部门的信息壁垒,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开展多部门救助工作,让救助资金有效整合递送至最需要求助的患者,不重复救助,不漏救助。三是拓宽救助资源,促进有效衔接。爱心企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多层次医疗体系建设可拓宽救助来源,与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形成有效衔接。
金锦萍作主题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背景下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之构建”的主题报告。她指出,第三次分配并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分配的范畴,但是与初次分配、再分配共同构成了收入调节的三种力量。厘清“第三次分配”的含义,进而梳理三次分配的协同关系,是构建基础性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她认为,依赖市场机制的初次分配、体现政府力量的再分配和基于道德力量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机制各有不同,但是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具有一致的目标:初次分配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再分配是共同富裕的中流砥柱,“第三次分配”则是共同富裕的补充力量。三次分配的不同机制和共同目标之间的张力中,基础性制度的构建和完善的思路和路径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以呈现。
在主题报告会后,举行了“企业慈善与共同富裕”、“社区慈善与共同富裕”、“慈善理论与实践发展”分论坛。
“企业慈善与共同富裕”分论坛现场
9日下午,在“企业慈善与共同富裕”分会场上,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民政部培训中心和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10余名学界和业界代表围绕主题作了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助理彭建梅和慈善分会副会长邓国胜分别主持了分论坛上、下半段。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作了分论坛总结。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高静华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发布了《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报告观点摘要将另行报道。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作了题为“公益慈善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报告。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作了题为“海阔天空的企业战略慈善”的报告。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志坤作了“努力开创光明未来,实现中国眼健康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慈善联合会信托委员会主任蔡概还作了题为“家族慈善信托助力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助理、慈善分会常务副会长彭建梅作了题为“企业慈善的独特价值与实践路径”的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邓国胜作了题为“企业慈善如何创造共享价值”的报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涛作了题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企业参与公益的模式变化”的报告。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教授杨方方作了题为“从企业慈善探索看现代慈善认知途径与发展态势”的报告。中国慈善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佑平作了题为“财富新生态与企业慈善新动向”的报告。民政部培训中心教授赵晓芳作了题为“企业慈善的首长创新: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的报告。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沈永东作了题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的浙江慈善捐赠事业发展”。
“社区慈善与共同富裕”分论坛现场
10日上午,会议平行举行“社区慈善与共同富裕”和“慈善理论与实践发展”两个分论坛。在“社区慈善与共同富裕”分论坛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腾讯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出席会议并讲话,各“慈善实验”试点社区代表分别围绕主题作了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席恒,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助理、慈善分会常务副会长彭建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彭志坤,中国慈善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佑平,“慈善实验”试点社区代表、民政系统代表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区慈善实验项目组核心成员50余人参加会议并深入交流。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和慈善分会副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陈斌主持了分论坛。
“社区慈善与共同富裕”分论坛详情将另文报道。
“慈善理论与发展”分论坛
在“慈善理论与发展”分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慈善分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张奇林分别主持了分论坛上下半段。
武汉大学教授张奇林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目标下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李莹作了题为“困境家庭儿童发展状况探究与政策思考”的报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杨思斌作了题为 “共同富裕时代第三次分配的法理逻辑与法制实现”的报告。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吕鑫作了题为“论公开募捐平台的法律规制”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朱楠作了题为“价值共创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影响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路径研究——基于全国六省九市的扎根理论分析”的报告。中南民族大学教授陈雪萍作了题为“慈善性社会企业的法律治理研究”的报告。云南大学副教授王磊作了题为“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平台式’社会组织发展机制研究——基于成都市金牛区的分析”的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刘丹作了题为“以‘两个结合’引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步入理想境界”的报告。浙江大学教授苗青作了题为“高水平促进第三次分配:分析框架与实施路径”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陈斌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视角下的慈善事业发展”的报告。暨南大学讲师周缘园作了题为“共益的可能性:公共空间生产与社区慈善动员——基于成都和广州社区的实地考察”的报告。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姚建平作了题为“居民慈善捐赠行为及影响因素——基于 CFPS 数据的实证分析”的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单大圣作了题为“教育捐赠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治理机制设计”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党生翠作了题为“数字鸿沟下的数字公益事业:价值链创新的视角”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栗燕杰作了题为“优化第三次分配视野下中国慈善税制的评估与展望”的报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赵文聘作了题为“新时代社区公益慈善的推进维度与多元内核”的报告。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李德健作了题为“共同富裕时代慈善财产的近似原则保护:制度反思与路径完善”的报告。西南财经大学讲师刘黄娟作了题为“我国慈善组织何以主动融入社区治理——以社区基金会的桥接式嵌入为例”的报告。华侨大学副教授黄晓瑞作了题为“公平正义:慈善参与灾害治理的理论建构与发展路径”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王海漪作了题为“慈善医疗参与多层次医保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及其绩效——基于多案例比较的扎根研究”的报告。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周俊作了题为“数字技术赋能中国现代慈善及其限度”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讲师杨永政作了题为“慈善组织监管何以促进公民参与?来自一项调查实验的证据”的报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蔡泽昊作了题为“社区慈善的公信力构建----核心理念与关键举措”的报告。
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全国性慈善领域重要学术会议,也是汇聚学界、业界与政策层面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的年度学术盛会。这次会议聚焦“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并在探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集中讨论企业慈善与社区慈善发展,是慈善学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走向共同富裕新征途的理论回应。
值班编辑:杨永洁
热点
2023-12-12
热点
2023-12-12
热点
2023-12-12
热点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