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8-05
· 2024-08-05
刘泽彭从美丽中国理事长的职位卸任后,年轻老师们对他的称呼也改为“老理事长”。
今年78岁的刘泽彭身材瘦高,面容清癯,嗓音温和轻柔,作为发起人,他仍在不遗余力为美丽中国“代言”,他也经常参加老师们的活动和聚餐,和他们聊各自的人生、支教生活,聊美丽中国,聊乡村教育,聊自己与国家的未来……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刻,就像是一位被儿孙们簇拥的慈祥长辈。
与教育公益结缘
现任理事长廖杞南还记得十年前第一次见到老理事长的样子。那时刘泽彭还没加入美丽中国支教,以嘉宾身份参加在云南保山举办的一场研讨会,廖杞南负责前往腾冲机场迎接他,本以为他身边至少会有工作人员陪同,见面却发现只有他和夫人杨希两人,排在大队旅客中间等着取行李。几天接触下来,廖杞南感到:“在他身上有一种老一辈共产党员的感觉。”
刘泽彭出生于1946年,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吉林山区当了六年技术员,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副局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秘书长、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他始终对中国的教育、公益事业保持着关注。1990年前后,刘泽彭是“希望工程”的支持者,动员过企业家捐款,在甘肃建希望小学,自己也匿名捐助过农村学生,2000年以后还经常走访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访校结果让他意外,学校都有了整齐明亮的校舍,学生吃得也还不错,困扰学校的不再是硬件设施,真正的短板在优秀教师的匮乏。乡村教师队伍人数偏少,学历偏低、平均年龄偏大。
刘泽彭结缘美丽中国支教,始于女儿刘芳。
2012年,刘芳在凤凰卫视担任主持人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了解到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立刻被这一组织的理念吸引。那年假期,她前往云南凤庆县的大寺中学,记录下这里四年支教老师和他们的生活。这部纪录片,后来获得第49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类的银奖。
纪录片引起刘泽彭的注意,由于多年的访校经历,他清楚中国农村的教育现状,也几乎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尤其欣赏这群年轻人。他感到在这些支教老师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担当和责任。
刘芳向父亲介绍了美丽中国支教:“这是个非常好的事情,你见见他们吧,帮帮他们。”她相信,父亲会对他们的事业感兴趣,更会为这家当时还很小的机构提供帮助。在中国做公益事业,熟悉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非常重要,父亲刚好可以为美丽中国支教填补这块空白。
在刘芳的介绍下,刘泽彭加入美丽中国支教,起初只是理事之一,机构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出面;慢慢地,他变得和年轻人一样投入,也获得了机构上下的尊敬,被全票当选为理事长。
此前刘泽彭并没有管理公益机构的经验,成为理事长后也经历了不短的摸索时间。但丰富的从政经验让他明白:第一,公益组织要合规合法;第二,做公益不能仅凭热情,更要专业。在他的推动下,2014年,“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有了法律实体。刘泽彭还帮机构建立规范了管理机制。从2016年开始,美丽中国支教的FTI(中国公益基金会透明指数)连续多年均为满分,在北京市的627家基金会中排名第一。
协调与地方政府、各大院校的关系,是一项更艰难的任务。刘泽彭清楚,在中国想要做好公益事业,取得政府部门领导的支持至关重要。他经常代表理事会拜访各级政府的领导,宣传美丽中国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争取与各级政府签订支教项目合作的协议,为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地方官员、高校领导也是通过他了解到这份支教事业,成为机构的热心支持者。
责任感和影响力
在刘泽彭看来,访校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每次去到乡村学校,刘泽彭都会在学校食堂端着餐盘坐到支教老师身旁,与他们边吃边聊天。他会仔细询问每一位新老师的学校、专业,如何得知美丽中国支教,选择支教的原因,以及,“你来支教,家里人同意吗?”让他欣慰的是,赞同甚至支持子女选择的父母如今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社会观念的进步。
他能记住见过的所有支教老师,更乐于分享访校见闻。在临沧云县,他录下邓婉馨讲英语课的视频,把它一直珍藏在手机里,不断在各种场合展示。在大理巍山,他听王海月讲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觉得自己都愿意做她的学生。课下他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老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我们超级喜欢。”还反过来问:“王老师为什么就教两年?”刘泽彭告诉他们:“没关系啊,她走了以后,我们还可以派新的老师来。”“不要不要,我们就要她。”他经常绘声绘色复述这个故事,模仿孩子的神态语气惟妙惟肖。
在刘泽彭看来,教育必须长期和持续化,但在如今人才流动的大趋势下,要求城市青年们去农村教一辈子书又不现实,美丽中国支教这种两年支教、长期轮换的模式看似简单,却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两年很长,支教老师可以在朝夕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两年又很短,老师们终究要离开,但这种影响可以被有着同样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新老师继承、沉淀下来。离开的老师们依旧和学生保持长久的联系,持续影响着学生。某种程度而言,这已成为一种精准教育扶贫的模式。美丽中国支教只要留在农村,影响力就能一直延续。
刘泽彭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们总以为,只有被帮助的人才有收获,其实,帮助别人的人收获更大。老师们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并非只是奉献青春,他们也得到了在一般工作岗位上得不到的收获。”
2016年,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办“全球青年领导力论坛”,刘泽彭受邀授课。他以美丽中国为案例阐述了当代年轻人提高领导力的培养路径。他介绍,两年支教对培养青年领导力起到的作用,大到超乎外界想象。未来的领导者要具备的种种素质:克服困难的能力、组织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等,都可以从支教中得到历练;更重要的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情怀,支教老师们都具备。他们确实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在为一个民族的振兴,勤奋地思考着,脚踏实地奉献着自己美好的青春,自己在这群年轻人身上找到了很多的答案,也非常愿意和他们一路同行。
他希望这份事业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和倡导各社会阶层的人参与公益。刘泽彭为此曾向教育部提过建议,大学排名的衡量标准能否加入公益因素?支教的两年能否也算进工龄?老师们考研究生、公务员能否享受优惠?总之,政府应当为公益机构提供更好的保障体系,并尝试采取更开放的政策。很多问题只有得到政府的正视和重视,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解决。归根到底,公益机构只是解决问题的小溪,政府才是大江大河。
无论刘泽彭还是支教老师都清楚,未来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泽彭有一个梦想:美丽中国支教能成为“百年老店”,他畅想过,即便自己不在了,美丽中国支教还在,这份事业还在。
担任理事长时,刘泽彭每次访校都告诉支教老师,他们给农村带去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你们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成绩的提高当然重要。但你们的到来更让农村的孩子知道,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种人: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他也会问学生们,长大要做什么样的人?很多孩子回答:“要做老师这样的人。”
社会责任是一生的追求,关爱是一生的课堂。就像刘泽彭经常说的:“我们搞教育,不是装满一个筐,而是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