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 2021-04-07
中国慈善家 · 2021-04-07
《中国慈善家》2021年第2期
2021年4月10日上市
1921年,鲁迅以悲天悯人的笔触在《故乡》中这样写道,“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完成了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后的中国走到历史的转弯处,我们又遇到了和百年前类似的问题:乡村如何走进现代化?
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的酵母,中国的读书人也始终认为他们承担着比普通人更多的责任。所以百年来不断有知识精英投身乡村,为千年农业大国探索出一条现代化发展路径。
乡土社会盘根错节,农村问题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从何入手?迈出第一步总是最为艰难。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都弥足珍贵。 封面故事 小云教授的乡村公益 本刊记者/邱慧 程昕明 摄影/刘冉阳
“在乡村体验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的关系”。
对话李小云乡村振兴要避免公共资源浪费 本刊记者/程昕明 邱慧 摄影/刘冉阳
把优质的公益资源下沉到乡村,同时动员城市精英、公益精英和大量的公益组织从城市到乡村。
对话王石 总得有人先做起来、往前走本刊记者/程昕明 邱慧 摄影/刘冉阳
中国很多事情都是自上而下的。自上而下有一个实际问题,政策定了之后怎么去执行?总得有人先做起来、往前走,这就是小云这么多年扮演的角色。
知识精英的乡村实验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本刊记者/贺斌
知识精英们做了大量的乡村建设实践,应提升归纳总结形成理论逻辑和思想体系,而不是只留下无尽的感动。
人物 唐江澎的教育理想国本刊记者/万小军
“教育是离慈善最近的一个行业。”
徐峥:点亮火种本刊记者/吴可言
如何让戏剧教育课程更合中国孩子和家庭,这是一个漫长的打磨过程。
庄羽:与抄袭死磕到底本刊记者/吴可言
在中国,个人维护知识产权实在太难了,庄羽希望她发起的“反剽窃基金”能让维权者不再孤单。
图片故事 山羊的力量文/本刊记者 樊朔 摄影/Chris de Bode/Panos Pictures
山羊颠覆了她的生活,改变了村庄。
业界 互联网互助平台关停潮是行业洗牌,还是终局? 本刊记者/温如军
这个曾号称千亿级别的互助市场被社会公众寄予厚望,在它经历了野蛮生长、资本盛宴后,终究难逃一劫。
“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呼唤百万社工本刊记者/郜晓文
中国最需要社会工作的地方是农村,特别是不发达农村地区。
10 亿捐赠创纪录,中国大学筹款之路还有多远?本刊记者/郜晓文
社会捐赠是大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
焦点 泌阳婚事本刊记者/温如军
“55岁老头娶了22岁智障女”,这一场婚事让看客们议论纷纷,而其背后的农村现实困境值得深思。
监狱中的戏剧课本刊记者/樊朔
这两个监狱戏剧项目经历了种种波折,既有遗憾也有收获。
国际 美国反亚裔仇恨运动中,被视而不见的“隐秘”文/荣筱箐
悲剧连着悲剧,但因为人们不愿正视,一些令人尴尬的现实,改变迟迟不能到来。
书评 比尔·盖茨预言人类将面临比新冠更致命的灾难文/郜晓文
气候变化和控制碳排放是一个全球性议题,在主权国家政府之间协调政策之外,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以及每个公民的努力都至关重要。
专栏 实现“双碳”目标,中国要解决什么问题? 文/陈柳钦
这场与经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的战略,已经显现在各行各业中。
接种新冠疫苗,是权利还是义务?文/张凌霄
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
人文 开往大凉山的列车 文/图 熊昱彤
绿皮火车载着大凉山深处的村民,以及他们脚下的鸡鸭鹅猪狗羊,把隐秘世界里的他们带到了远方。
再见,盛世情! 本刊记者/温如军
理想主义年代的最后一片落叶。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杂志
2021-04-07
杂志
2021-04-07
杂志
2021-04-07
杂志
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