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 2021-02-01
中国慈善家 · 2021-02-01
企业家做慈善,是为了做好企业,也是修身养性,自我修行。
曹德旺办公室摆放着一本巨型的《金刚经》。20年来,《金刚经》是他的日常读物。
《中国慈善家》:2020年是一个大灾之年,你在抗疫捐赠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慈善行动?
曹德旺:去年的慈善行动主要有几块,一是抗疫捐赠,二是精准脱贫,三是资助教育。此外,在下半年的时候,我们还注意到全球出现了蝗灾,不同的地区受灾程度不一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必须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我认为,必须自己种粮才可以保证粮食安全。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去了福建省的南平地区,还有贵州、青海等,跟当地讨论怎么种粮的问题,捐助启动农业种养项目。在贵州最贫困的两个地方——遵义和安顺,我们鼓励、帮助当地通过养殖业发展经济。
我们去年捐了3亿多元抗疫,水灾发生后,我们另外又拿出3个亿用于水灾的救助工作,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特别是田地被洪水淹没的种粮户,帮助他们渡过天灾人祸。
《中国慈善家》:为什么要做慈善?对你而言财富的意义是什么?
曹德旺:从小父母就教育我,施恩不图报为君子,隐功才会积德。我怎么做不跟你争,是非功过,后人评判。因为你是在修行,你做的事情违背了修行上面的道,那你还不如不做。所以,我做慈善是发自真心,或者说无相布施。不要把个人的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带到行为里来。我把股票捐赠的钱加起来100多亿,现在快200亿了,我每天都很高兴,再冲上200亿就更好。
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赚到钱是衡量你的劳动价值。赚来的钱怎么分配,这是一个人格修养的问题。佛经叫你戒掉贪嗔痴妄,就是不要贪名、贪利、贪功。这些东西如果放在心上就很难受。如果你不放在心上,可以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做慈善不一定跟钱挂在一起,慈善首先是慈悲,先悲后慈,悲能拔苦,慈能与乐。首先你要有同情心,爱心,善良之心,你才会对别人有共情,才会去帮助他。
《中国慈善家》:你对企业社会责任怎么理解?
曹德旺: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称为企业家的行为准则,我们是以“敬天爱人”作为一个总的纲领。首先你要敬天,就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等等。二是爱人,就是要关心工人,保护供应商、合作伙伴、社区的权益。你如果只顾自己谁也不管,还谈得上是个企业家吗?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玻璃生产是比较容易产生污染的一个行业,作为企业来说必须严格地去做环保。当初在东北双辽投资建厂的时候,我们向德国买了技术。工厂建完以后,什么都解决完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尾矿该怎么处理。起初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环节,地方政府向我们建议说,尾矿可以放到采石坑里去填埋。后来我们经过论证发现,采石坑填埋可能不行,因为万一石头有裂缝,将来污染渗透下去,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于是,我们就把这个工厂关了。这就是我们要承担的责任。
《中国慈善家》:你对中国和西方慈善的差异有什么体会?
曹德旺:中国人老说西方慈善做得好,可西方人又说我们东方人做得好。东西方文化是有差别,但慈善是全世界最大的公约数。慈善最早起源的时候,是归属在文化上面,就是倡导优良道德,惩罚那些不良的人的行为。所以,无论是巴菲特也好,比尔·盖茨也好,我认为大家都是走在一条路上。企业家做慈善,是为了做好企业,也是修身养性,自我修行。如果你没有把人做好,做事就永远都是难做的。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倡导慈善,但都没有立法。现代慈善法出现在一百年前的美国,当时发生了经济危机,政府为了救济社会,鼓励有钱人捐款,参与扶贫济困。立法,主要在于通过减免税来鼓励慈善行为。上个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改革税收制度、修改慈善法,只要你是慈善基金募集来的资金,捐给了国家和社会鼓励捐赠的单位,比如修道院、孤儿院、博物馆、图书馆这些地方,都享有税收豁免的政策。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中国慈善家》:《论语》里有句话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曹德旺:我认为这是很美的话。从心所欲,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当然,大的纲领还是要有的,比如说要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众利益,这些还是要有的,不逾矩嘛。其他生活上的事情,就简单随便一点了,比如,我今天就没有打领带。
文/本刊评论员 郜晓文
杂志
2021-02-01
杂志
2021-02-01
杂志
2021-02-01
杂志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