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 2023-07-11
中国慈善家 · 2023-07-11
电影《八角笼中》上映第二日,票房破5亿,夸赞声层出不穷。周星驰观影后发博称:“服了!”当初把“金扫帚奖”颁给王宝强的程青松,看后将它评为“2023年华语电影年度最佳”,并称要亲自取回“金扫帚”。
2017年,王宝强凭借自己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大闹天竺》,被“金扫帚奖”创始人程青松奉上了“最令人失望导演奖”。王宝强亲自领取了该奖,并发表获奖感言:“金扫帚不是一个很光彩的奖项,但是它可以鞭策你进步。”此言一出,现场掌声雷动。他还说,自己“欠观众一部电影”。
历经6年打磨,推掉诸多邀约,王宝强终于交出了答卷——《八角笼中》。观众对该片的反馈,虽不似程青松那般溢美,但评价普遍较高。至少,王宝强这次可以一扫“金扫帚”阴霾。至少,观众可以从这部观照现实的影片中,看到王宝强的真诚与踏实。
真诚、踏实与努力,也是王宝强出道20年来的三个关键词。无论是其作品,还是人生,包括他参与的公益,都或多或少彰显着这样的特质。
14所“突迷”小学
在所有关于《八角笼中》消息里,有一则很特别:6月21日,王宝强将该片路演的第一站选在了一所小学——云南曲靖的幸福时光第一希望小学,他带领主创与孩子们互动,放映电影并送上暖心礼物。
这场路演,戏里戏外,都带着公益色彩。片中,由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在一次外出途中被一群孤贫儿童劫车。向腾辉最终收留了这群孩子,教他们训练格斗,帮他们找到了一条走出大山的出路。戏外的这群小学生深受该片鼓舞,有5年级的小朋友在观后感中写道:“人生有很多挫折,但只要挺过去就会发现人生的乐趣。我们都是大山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才有机会走出大山,带着村子里的人发家致富。”孩子们的感悟,让王宝强觉得“这才是拍电影的意义。”
随后,王宝强发博透露了这所学校的来历:这是16年前,《士兵突击》剧迷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火遍全国,由此诞生了一个群体:突迷。2007年,这些“突迷”组成了一个团队:幸福时光公益团队,专门援建希望小学。有人说,这是《士兵突击》最大的周边产品。
“幸福时光”源自《士兵突击》里的一句台词:“真是怀念,跟你们一起,年少轻狂,幸福时光。”“突迷”们用这四个字命名自己所捐建的希望小学,寓意“用我们的年少轻狂,成就孩子们的幸福时光。”
据幸福时光公益团队2022年的一条微博显示,十几年来,他们通过网络众筹的形式,累计捐款总额5734120.42元。共捐建“幸福时光”系列希望小学14所,分布在云南省保山市的腾冲与龙陵,以及曲靖市的会泽。
该公益团队官博称,《士兵突击》另两句台词:“做有意义的事”和“长相守”是其最核心的团队价值观。对幸福时光公益团队来说,捐建希望小学就是有意义的事,而整个团队的“长相守”,也是通过“做有意义的事”而凝聚起来的。
虽然这14所希望小学并非王宝强亲自捐建,但他说:“《士兵突击》的主创这么多年一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始终是未来的希望。我也希望这部电影能带给孩子们很多的鼓励和支持。不管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好好生活,做有意义的事,‘不抛弃,不放弃’,‘生如野草,不屈不挠’。”
“做有意义的事”,出自王宝强所扮演的许三多之口。显然,幸福时光公益团队深受许三多鼓舞,足见《士兵突击》这部剧,以及王宝强所扮演的许三多,公益号召力之强。
当然,王宝强并不是一个只号召粉丝做公益,而自己无动于衷的艺人。
出道20年,王宝强先后被联合国劳工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国内外公益组织聘任为形象大使、爱心大使。在艾滋病预防、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先心病儿童、救灾、扶贫、抗疫、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等众多公益领域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曾在受访时表示:“公益和拍戏一样,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早在2008年,王宝强就参与拍摄了顾长卫导演的《老乡帮老乡》“预防艾滋病宣传片”。王宝强在片中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吃饭,用一个洗脸盆洗脸,用一条毛巾擦脸。甚至包括面对面的接触、拥抱....。。
王宝强用实际行动让大家都知道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艾滋病的不了解,艾滋病也不易传染,容易传染的是我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希望大家可以正确看待艾滋病,理解和帮助艾滋病患者,让更多的艾滋病人能得到关怀和爱护。
励志人生
《八角笼中》根据真实事件“凉山格斗孤儿”改编而来,片中,王宝强所扮演的向腾辉,以及学习格斗的孩子,都是大山里走出去的贫困儿童,与王宝强本人的经历十分相似。
1982年,王宝强出生在河北邢台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因受到《少林寺》影响,离家赴少林寺学习武术。
15岁,为追逐“电影梦”,王宝强跑到北影厂门口当起了群演。那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根本不是一块做演员的料。因为个子太小,剧组来挑群众演员都经常找不到他。他也接不到太多活,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去工地搬砖。他想过放弃,可是很快又打消了念头,因为“不想回家种一辈子地,种一辈子地改变不了人生。”
幸运在这时降临了,导演李杨要为自己的电影《盲井》选一个孩子,来饰演片中的农村少年元凤鸣。副导演找来了一堆北京各区少年宫的孩子,李杨一看,说:“不对,我要找一个农村孩子。”最终,他亲自选中了羞涩、胆怯,普通话说不好,浑身透着纯朴气息的农村孩子王宝强。
2003年,《盲井》上映。王宝强由此出道,并凭借该片获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随后,王宝强又参演了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凭借“傻根”一角家喻户晓。但这时,依然有很多人觉得王宝强不是做演员的料,只能演傻根昙花一现。但王宝强用《士兵突击》《hello!树先生》等经典作品,证明了自己。
获得金马奖之后,为表达对李杨导演的感谢,王宝强的母亲要在家里给李杨供奉一个牌位。李杨谢绝了,对王宝强说:“千万别,我还活着呢。你呢,回家孝顺就行了。把家里弄好,什么时候挣了钱给家盖好新房子,你通知我就行了。你要是不孝顺,我会骂你。你不能成了名,不孝顺。”
成名后的王宝强不仅孝顺,还很感恩。很多提拔过、帮助过王宝强的圈内人,大概都收到过王宝强家里种的小米。
给家里盖了房子后,王宝强第一个就打电话告诉了李杨。他也一直记得这位昔日伯乐的恩情。《大闹天竺》首映式,他请来了大半个导演圈,其中就有李杨。李杨的《盲道》上映,王宝强大力宣传并包场力挺。他依然叫李杨“恩师”,李杨笑称现在请不起他了,王宝强爽快地回答道:“没事儿,我不要钱!但你得给我个好角色!”
更有趣的是,在王宝强的新片《八角笼中》里,有一位道貌岸然唯利是图的私立学校校长,客串这位校长的正是李杨。
为扶贫愁得睡不着
大概因为是贫苦孩子出身,曾经历过贫困生活,成名后的王宝强更加懂得和乐意去帮助别人。2009年,他就开始担任“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形象大使,并拍摄公益广告,呼吁大家关爱这些青少年。2010年,担任爱心包裹公益项目爱心大使,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爱心包裹。
2012年,王宝强参与到“湖北万名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彼时,他已为人父,身份的转变让他明白了更多责任的意义,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怀和照顾,他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注。他说,自己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出身,所以特别能理解那些农村里留守儿童的状态。
2018年,王宝强参与东方卫视的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节目中,王宝强和其他公益大使一同走进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十七道沟村,帮助地处塞北的满族村落找寻脱贫突破口。
节目中,王宝强走访了一户贫困老人,他们住着宽敞漂亮的安置房,但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这让王宝强感到非常痛心。
他还探访了一户依然住在村中旧址的贫困户。这家有个男孩,父母离异,男孩八年未见父亲,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当地贫瘠的土地不但无法支撑男孩每月200元的学费,甚至男孩只能穿奶奶的旧鞋,这些都深深震撼着王宝强。特别是当听到懂事的男孩说出“爸爸快回家吧,我想你了”,王宝强有些动容。
节目结束时,王宝强给男孩送去了一双新的运动鞋,亲自蹲下来给他系好了鞋带,并叮嘱他好好学习好好照顾爷爷奶奶,长大后帮助别人。
村民的这些贫困状况,让王宝强和其他大使下定决心帮助当地脱贫。在帮助当地寻找脱贫路径和方案时,王宝强甚至焦虑得一夜没睡着。
被儿子“逼捐”
遇到各种灾害,王宝强总会捐款捐物,帮助灾民度过难关。
2010年,西南部分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送水西南行”活动爱心大使王宝强赴受灾严重的贵州贞丰县,将5000箱饮用水送到灾民手中,以自己微薄之力,把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精神带给当地灾民,希望他们坚强勇敢。
2016年,王宝强的家乡河北邢台遭遇水灾,他听哥哥说部分村民晚上睡觉没有被褥,便立刻花费30万元,从北京厂家筹备了3000套全新被褥、枕头和凉席,并请6辆卡车将这些救灾物资送到救灾点。
而在2020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洪灾时,王宝强却被儿子“逼捐”了。儿子看到新闻后,打电话问爸爸有没有捐款,王宝强回答说还没有。儿子一听就催他:“你得捐款呀。要不你再借我一点钱,帮我也捐一笔。等我长大了,我还你,你利息收低点儿……”王宝强听到后,又好笑又欣慰。最终,他捐赠了100万,帮助河南救灾,落款写上了他和儿子的名字。
他说,这可能与自己经常带着儿子参与公益活动有关,让儿子养成了做公益的习惯,儿子能有这样的善心善举,他感到自豪。
作者/王卫
图片/@王宝强工作室、@突迷希望小学、资料
编辑/王卫
善意星球
2023-07-11
善意星球
2023-07-11
善意星球
2023-07-11
善意星球
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