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 2022-05-22
中国慈善家 · 2022-05-22
当每个人都能快速参与公益,每个人的公益贡献都能被清晰地记录,每个人都能看到公益的进展和效果,公益才能成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腾讯公益小红花
“我捐的钱去哪儿了?”
长期以来,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的信息公开透明都是大众关心热议的话题。
一批善款来自哪里,捐向何处,经由什么渠道,受助人的感受如何,都是捐赠人关注的信息。传统的公益信息披露机制触达面窄,信息公开效果不理想,出现质疑、谣言、求证乃至事件的反转,国内公益事业一度面临着复杂的信任危机。
“我2012年进入公益慈善行业,这十年里我听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捐的钱去哪里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说。
刘琴描述的十年,也是互联网公益长足发展的十年,公益机构开始主动拥抱数字化技术,《慈善法》的出台也将公益互信机制上升到国家政策法规层面。
在5月20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披露,近三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2021年,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接近100亿元。
无数星光在互联网公益的浪潮下聚成火焰。公众对参与公益的渠道和方式、对公益透明度的诉求愈加强烈。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
公益“暴晒”
把钱投向某家公司的股票,你就是这家公司名义上的股东。那把钱投向某个公益项目呢?你就是“公益股东人”。
今年4月,腾讯公益首期“公益股东人”大会在腾讯会议上举行,超过2300位爱心网友参加了这次大会。不少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赠的用户,以“公益股东人”的身份受邀,对自己捐助的项目展开问询。
针对“满天星公益图书馆”项目,“公益股东人”们主要关心图书资源的采购情况,“你们是怎么选择书籍的?”“如何与校方达成一致?” “除了建立图书馆,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让孩子获得阅读资源?”
项目方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并就善款流向、执行细节进行了详细披露。项目方代表说,公益项目持续稳健成长,需要让项目更透明、合规,让自身和捐赠人建立更健康、稳定、长久的关系。参加此次大会的捐赠人也表示,通过这次会议,他进一步了解到公益的全流程。
在刘琴看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报披露信息,公益行业照样可以参照这种形式。很多公益项目不是不愿意去透明,而是缺少数字化工具,缺乏系统性的公开能力。通过腾讯会议、视频号直播,让全网围观公益流程并进行互动,就是让项目从透明到“暴晒”的一次尝试。
满天星公益在公益股东人大会上公开财报
公益慈善的基础是信任,建立互信机制是公益事业的价值点和生命线。刘琴说,腾讯公益平台正在建立一套系统,能够给到捐赠人颗粒度更小、更具象化的反馈信息,“比如对于一个用户,他(她)来捐的时候就知道捐的是一棵树,或是一顿午餐,计划一旦执行下去,我们通过技术把项目的执行情况快速反馈给捐赠者。”
刘琴透露,腾讯公益平台正在和壹基金的温暖包计划做这样的尝试。
温暖包是针对欠发达地区儿童灾后及过冬的应急生活和心理关怀需求而设计的公益计划。当用户捐赠后,温暖包送达某个地区某所学校的孩子时,腾讯公益平台马上把签收信息反馈给用户,通过公众号提醒,告诉用户捐赠物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抵达受助人。
“通过信息透明让用户对公益项目有最直观的感知,这是我们从产品层面在做的事情。”刘琴表示。
除了产品层面,腾讯公益开始从整个平台层面探索,如何避免让用户大海捞针地去找一个好项目,或者说平台的配捐更应该给到什么样的项目,这背后照样是对公益项目透明度的考量。
2021年腾讯520公益日期间,腾讯公益平台推出了针对公益项目的数字化评估模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透明度情况,相关数据指标决定了这个模型的分数。”刘琴说。
事实上,早在2017年,腾讯公益就首先在99公益日推出准入机制,在腾讯平台透明度不达标的机构不能参与99公益日的活动,以此督促公益机构补齐短板。
“今年我们还引入了第三方的数字化项目评估,评估模型更加立体化,一部分是腾讯平台的数据,一部分是外部的数据。”刘琴补充说。
公益不是一场狂欢
“社会的痛点就是公益的起点。”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曾这样表示。
2008年汶川地震后,公益慈善开始和互联网产生“化学反应”。公益事业借助技术媒介生长出新的力量。今天,互联网公益不仅推动着更加透明的公益机制建设,从技术层面重构中国的公益生态,也让公益融入社会肌体,持续培育更加健康的公益文化氛围和社会土壤。
在上万家公益机构、数千家企业和数亿网友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99公益日已经成为全民的公益嘉年华。只是,公益不是一场狂欢的party,而是每天的日常。如何让公益活动更低门槛、更接地气、更易参与?如何让公益文化更普及、更下沉?
520公益日
2019年,在520这个传统的网络告白日,腾讯公益平台基于“行为公益”的理念,解锁出更多玩法。捐善款、捐步数、捐知识答题、捐早起挑战、捐微笑、捐声音,融合日常生活各种场景的玩法俨然把传统意义上的公益解构为一次网络用户行为,让公众可以更低门槛参与。
当每个人都能快速参与公益,每个人的公益贡献都能被清晰地记录,每个人都能看到公益的进展和效果,公益才能成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在刘琴看来,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朵“小红花”。
4年前,为了有一个能让用户记住的IP形象,小红花应用而生,成为了99公益日的logo。作为记录用户公益行为的符号,小红花也经历着一系列的迭代升级,功能不断扩展,用户粘性越来越高。
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每次答题,每次捐赠,既是小红花的一次绽放,也代表着用户行为的养成。据腾讯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平台用户集花总数为4.9亿朵。99公益日期间,有5078万人参与集花,全年参与人数达到9118万。
在刘琴看来,公益就是公众利益。“人人公益”不仅需要让用户的参与转为常态化,从相对单一的捐赠参与转向包括行为公益在内的多元化参与,也要让公益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刘琴坦言,公益不是普通用户的刚需,它需要有场景触发、有人员去带动。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公益平台也经历着从商业思维到公益思维的自我迭代。起初,小红花的定位是“商铺”,用户积攒小红花可以在平台上兑换或购买周边产品。团队觉得,这不是一个特别公益的方式。
2021年的520公益日,腾讯公益平台首次为用户搭建了小红花公益账户体系,将小红花作为“做好事”的符号记忆,真实记录爱心用户在平台上做的每一件好事。
“我们希望把小红花产品化之后,能够赋予小红花新的意义,把它变成‘记录一生,陪伴一生’,鼓励用户持续做好事的符号。”刘琴说,这种转变其实是基于用户的人设和同理心。
“不同的用户特点是不一样的,有人爱走路,有人爱答题,通过什么样的行为,各自得了多少朵,在平台上都有显示,就可以看到你做了哪些类型的好事,你的人设或者说标签是什么。” 刘琴解释。
今年520公益日,为了更好支持用户成长,腾讯公益平台又新增了捐赠用户专属标签,依照用户日常的公益行为模式,分为#公益践行者#、#公益倡导者#、#长期公益人#等不同类型,日常公益参与越多、越久、越持续的爱心用户,捐款后能获得的配捐额度也越高。
在她看来,不是说大家参与了公益,就奖励一个什么东西,这违背了公益的初心,帮助用户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更重要。
当然,要想让公益融入社会肌理,除了让公益活动更低门槛、更接地气,还得让公益文化更普及和下沉。这不仅需要公益机构的专业主义,更需要地方政府发挥能动性。
2021年7月,腾讯基金会宣布从战疫基金中拿出2亿元发起“千百计划”,帮助公益慈善组织在筹款、项目和人才等方面提升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针对地域公益事业发展,腾讯公益在传统出资配捐模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整套涵盖数字工具能力、技术产品、资金等资源在内的支持计划,助力当地公益伙伴能力成长和数字化公益生态建设。
“我们希望能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在各地政府的指导下,创新衍生出多时、多地、多场景、多主题的公益日,协助地方行政组织,举办地域公益嘉年华活动,让公益文化普及更下沉、更亲民、更低门槛、更接地气、更强参与。”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从99公益日到地域公益嘉年华,腾讯也在思考,如何让“爆发式”的公益节日,不再聚焦于募捐总额,而是升级为可持续的、细水长流的公益共创。
市民正在参加湖北数字公益节
5月20日,首届湖北数字公益节也同步启动。这是继“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后,腾讯公益支持的又一场地域公益嘉年华。据悉,重庆、湖北地域专场的主题和公益项目筛选都由当地来决定,腾讯公益平台作为特别支持方参与,并提供技术工具或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资金、资源和技术三方面的支持来助力当地的公益事业发展。”刘琴说,“地域专场是为了让公益伙伴能更好地长期持续运营公益项目,最终目的是实现‘输血式公益’向‘造血式公益’转型。”
在刘琴看来,平台一定要往后退,只做平台该做的事情,发挥其他参与方的作用,“就是联合政府、公益机构、企业和公众实现深度协同,共建一个更透明健康的公益生态。”
我们到底想要怎样的公益
公益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互联网给这种分配提供了一个连接器和工具箱。
对于刘琴来说,这种感受始于汶川地震后的救灾,“当时平台的效率一下子让大家看到,原来用互联网方式的捐款可以这么方便。”
从web1.0时代基于门户网站和论坛的公益信息传播,到web2.0时代社交网络、电商、移动支付等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公益信息不仅实现了从单向传播扩展为双向互动,用户也通过网络加深了对公益的参与程度。
“那是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社交移动的便利性不仅降低了公众参与的门槛,也让公益更有互动性,用户会觉得公益这件事情也可以大家一起去做,每个人不再孤单。”刘琴说。
如今,借助技术媒介,公益正融入用户生活的各种场景中。在刘琴看来,正在路上的3.0时代,关键词是“开放和连接”。
“如果小红花要迈向3.0的话,它将是一款贯穿腾讯公益平台甚至整个公益行业的产品。”刘琴坦言,在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团队希望它能够连接整个行业,而不仅仅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挥作用。
通过资金、资源和技术支持,更多的第三方可以把行为公益的产品放在腾讯公益平台上,比如说垃圾分类、旧衣回收,和小红花相关联,让用户更方便地参与进来。
今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的主题是“数字有新益”。不言而喻,数字技术始终是公益事业迭代的底层技术逻辑,数字技术助力公益的力量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但在互联网公益的迭代下,公益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募捐,更是通过数字技术帮助人们救援、抗疫、复工复产,守护雪豹和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扩展到公共利益的方方面面。
当下,公益慈善不再是个人行为,已发展为组织化、结构化的公共事业。我们的社会需要信息透明、低门槛、有创意的公益项目,更需要一个能够协同各方,切实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生态。
毕竟,公益不只关乎技术,更关乎人性。从高处看,它是文明的根基,俯下身来,又是每个人内心善良的底色。
善商业
2022-05-22
善商业
2022-05-22
善商业
2022-05-22
善商业
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