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梅州龙岩暴雨之后:当极端天气成为常态,如何面对“救灾麻木”?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公众的注意力被分散,公益机构面对灾情犹豫不决。

中国慈善家 · 2024-06-20

6月18日的梅州蕉岭新铺镇。
6月18日的梅州蕉岭新铺镇。

  6月16日,广东梅州、福建龙岩普降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梅州平远县泗水镇与龙岩武平县岩前镇24小时降水量均达370毫米左右。受强降水影响,两市多地出现山洪、山体滑坡,截至17日,共造成9人死亡,多人失联。

  梅州、龙岩处于粤闽两省交界处,地处山区。梅州更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市85%的面积都被低山丘陵所覆盖,地质灾害多发。今年5月,连续强降雨引发梅大公路塌方事故,而本次暴雨所带来的灾情,远远超出单次塌方。

  “相较而言,那时是一处滑坡,而且是暴雨后好几天发生的。这次是严重的暴雨洪灾,以及即时导致的地质灾害,方圆500米范围内就有上百处山体滑坡。”卓明信援负责人郝南告诉《中国慈善家》。

  雨后第三天,大水已经逐渐退去,但救援仍然面临严峻考验:一些村镇的道路被严重损坏、堵塞,物资难以通过公路进入,而路何时能修好还是未知数。随着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多,一些基金会和企业参与救灾的行动力也显得有些疲软,救援的资金支持变得更加不确定。

暴雨中的“孤岛”

  19日下午,就在聂晓罡接受采访前,他和队友们刚刚在一个倒塌房屋的废墟里找到一个孩子,但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聂晓罡是南雄市应急救援协会负责人。他和队友们也是抵达“孤岛”大新村的第一批救援人员——他们17日凌晨3点从韶关出发,用了4个半小时才抵达梅州市平远县应急管理局。平远县下属的泗水镇大新村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多处山体滑坡堵塞道路、冲垮基站,整个村子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变成“孤岛”。

6月19日,广东梅州,部分地区路面仍有淤泥、垃圾。
6月19日,广东梅州,部分地区路面仍有淤泥、垃圾。

  小队先协助当地清出一块空地,给直升机做出一片起降平台。17日上午,8人随当地救援队一同乘机进入大新村。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房屋几乎全部泡在水里,不少已经垮塌,混着泥土和树枝。救援队先把几个受伤的老人和发烧的孩子送上直升机,赶往村外的医院。直升机也为村里带来了紧缺的救援物资,包括600余份饼干、面包、矿泉水及380份热餐。

  18日,村里的水基本上退去,村民们扛过了最紧迫的灾情。但直到19日傍晚,村子的路仍然还没能疏通,除了直升机,暂时没有其他方式能抵达村内。村里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了临时安置点,收容了还没转移出去的几十位村民。

  “中午,泗水镇的镇区路已经疏通了,但大新村还得一两天才能通。”聂晓罡告诉《中国慈善家》,“目前救援设备的车辆已经可以进到镇上了,但社会救援车辆和物资车辆还很难进来,因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大新村内的变电站基本被冲毁,村子大部分处于断电状态。洪水过后,也基本失去了干净的水源。通讯尚未恢复,只能用临时的卫星信号发射器与外界联系。19日下午,聂晓罡随直升机到村外采购物资,才得以恢复信号。此时,他和队员已经连续工作了50多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过。

  王刚所带领的曙光救援队在梅州、龙岩两地都展开了救援工作。16日暴雨下起来后,曙光救援队立即启动了灾害响应,于当天下午一点共派出4台车、21名志愿者前往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和武平县下坝乡。当天,救援队即从灾区转移出群众70余人。

6月17日下午,龙岩市武平县下坝乡,曙光救援队队员们用挖掘机带着村民们向外转移。图/受访者提供
6月17日下午,龙岩市武平县下坝乡,曙光救援队队员们用挖掘机带着村民们向外转移。图/受访者提供

  王刚介绍,龙岩同样也存在像大新村一样因道路堵塞、垮塌而形成的封闭“孤岛”,如一度承接了本次福建省降雨最高峰的上杭县茶地镇,16日至17时降雨量达到375.6毫米。进村的道路被塌方阻断,村中唯一一座桥也被冲毁。18日白天,他一直没能联系上大新村的小队,心里也有些打鼓。直到当天晚上,他才通过卫星电话,收到了队员们传回来的消息。

  面对这类灾区,除了灾后第一天集中展开的生命救援与转移工作,后续的物资保障、基建修复也是难题。曙光救援队采取了“大人流调配”的方式,即保证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到急需的人手上——哪怕只是很少量的物资。在与当地应急管理局信息同步后,救援队员们翻山越岭,肩扛手挑,步行十几个小时,把最初的一批水和食物物资运送到了“孤岛”内。“重灾救援一定要‘雪中送炭’。”王刚表示。

  这期间,曙光救援队的热线,也在不断接到求助电话。梅州、龙岩的居民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失去信号后更是难以向外界求救,电话多是他们外地的家人打来的。

  其中的一个求助内容,是龙岩市上杭县太拔村的信息:18日,清源山发生山体滑坡,冲垮了太拔村里的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寺庙。事发时有六人为躲雨进入寺庙,至今失联。

  “这六个人是从外地过去探亲的。其中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一对年轻的夫妻;还有两个老人,一位60岁,一位62岁。”王刚告诉《中国慈善家》,“现在水位下降,寺庙附近没有洪水了。但由于桥梁被冲毁,淤泥塞路,救援人员很难进去。今天(18日)下午六点钟,我跟现场的救援队联系了一下,没有发现人,只听到有狗叫,还不知道这六人的情况如何。”

救灾工作遇疲态

  近两年,极端天气频发、致灾程度加重,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4月发布的当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2毫米,较往年同期偏多,且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江西、广东等地159.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40.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9.8亿元。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也向救援提出了新的挑战:公众的注意力被分散,基金会、企业等面对灾情也犹豫不决,资金不足、观望时间长。

  “这次暴雨的前两天,只有两家基金会先动了。”郝南告诉《中国慈善家》,“尽管我们一直在呼吁,但是能动员起来的资源非常有限。”

  郝南所提到的两家基金会,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壹基金。其中,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17日早6时7分启动对梅州的灾害响应、当晚20时53分响应龙岩暴雨,分别派出“人道救援网络”救援机构成员赶赴一线。王刚、聂晓罡所带领的队伍,都是这一网络中的成员。壹基金则于16日即联系在地伙伴与救援队参与救援,当天便启动对龙岩市武平县、上杭县的救灾响应,并在第二日响应梅州暴雨灾害。

6月18日,龙岩市武平县中赤镇,救援物资抵达现场。
6月18日,龙岩市武平县中赤镇,救援物资抵达现场。

  两家基金会的共同点,是都早早建设、铺开了自己的应急救援社会力量网络,这也是两家基金会认为自己能够快速、有效响应本次灾情的原因。

  2014年起,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开始搭建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的“人道救援网络”专业队伍,在多区域快速派遣就近队伍协作、抵达一线。同时也设立了灾害响应机制,全天候监测灾情。

  另外,基金会还建立了备灾资金制度,以便前期快速响应并提供资金支持。本次救援,他们已分别为梅州和龙岩捐赠了900箱和1300箱应急食品,用于应急物资的保障。

  壹基金在2011年便开始搭建自己的联合救灾响应机制。除了配备日常备灾资金,他们还根据灾害程度,依托互联网等平台开展面向社会的专项募捐,以及面向长期合作爱心企业的筹款。本次灾情中,壹基金联合可口可乐中国在16日便启动“净水24小时”应急饮用水救援机制,为受灾严重的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提供了61632瓶饮用水,这批水于第二天8时抵达当地,并向各受灾村庄发放。此外,还有联合外运物流、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以及阿里、支付宝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向社会募集来的物资,都已经送往广东、福建的受灾区域。本次救援,壹基金调配30余名一线伙伴,投入赈灾资金约100万元。

  谈及各方对救灾显露出的疲态,做了16年灾害救援工作的王刚也颇有感触。“春江水暖鸭先知,水凉了,也是我们这些在水里面的人最先知道。”他向《中国慈善家》提到,这两年,曙光救援队能够募集到的经费在持续萎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公众对于极端天气所造成灾害已经有些麻木了。”

  今年的救灾比往年开始得更早一些、展开得更难一些——这是好几个受访救援队给出的结论。“大家不到灾区,不到现场,可能感受不到灾区里那么难。还有不少人认为政府总会托底,但政府的托底资源也是有限的,还是要靠社会力量的自主性来补充,对吧?”王刚说。

  18日傍晚,他收到中国乡村基金会调配来的5万元善款,开车前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采购面包。这里是整个闽南地区方便食品的集散地,王刚找到当地政府帮忙协调,食品厂家也给出了成本价。王刚用5万元买到了1300箱面包,每箱30个,简单休整后,他和队员们将面包装车,准备连夜送到灾区前线。

  聂晓罡也在18日晚通过共青团平远县委员会的协调,收到了当地几家餐饮商赞助的物资,包括矿泉水、烧鸡、热菜热饭等。19日下午,他与救援人员乘直升机抵达大新村外,准备将物资运进“岛”。他告诉《中国慈善家》,救援小队已经连续几天只吃干粮,“嘴都已经乏味了。”他希望,这批物资能让受困村民和救援人员换换口味,吃上一顿热饭菜。

6月19日,聂晓罡所在的救援队站在直升机前,准备将新采购到的物资送至大新村内。图/受访者提供
6月19日,聂晓罡所在的救援队站在直升机前,准备将新采购到的物资送至大新村内。图/受访者提供

  继广东与福建后,广西、贵州、安徽、江西、浙江等多个省份均发布洪水预警,南方持续强降雨带来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恐进一步扩大。

  面对公众、媒体乃至社会力量对于灾害救援的“疲态”与“麻木”,针对未来可能成为常态的极端天气,如何能够建立起长期且有效的应对机制,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课题。

  19日,国家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福建、广东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0.64亿元,支持地质灾害救灾工作。阿里巴巴基金会、广汽集团等爱心企业随后也向灾区捐出了多批救灾物资和善款。

  梅州、龙岩的救灾仍然是长线工作。接下来,王刚、聂晓罡带领的队伍预计将投入到灾民安置、灾后重建与防疫消杀的工作中。

  19日,梅州部分地区再现降雨,梅州市三防指挥部将本已下调的防汛应急响应等级重新调至I级,刚刚结束采访扣下电话的聂晓罡,又重新奔赴前线。“今晚我们又要出任务了。”他说。

  作者:龚怡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C、中国新闻图片网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