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 2023-06-25
中国慈善家 · 2023-06-25
李纯爷爷临终前用手机备忘录写的笔记。
李纯(化名)的手机备忘录里,保存着爷爷临终前写下的一些字,每次想爷爷了,她就会看看那些凌乱而模糊的字迹,那是爷爷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
但几个月过去了,李纯和家人还是无法辨识出那些字究竟写的是什么。她想到了网络,于是在某社交平台注册了新的账号,把爷爷的字发在上面,打算求助陌生的网友,帮她识别爷爷的字迹。这也是她在那个平台上发的第一条帖子。
两个月过去了,她收到了一千多条来自陌生网友的回复,有安慰,有鼓励,有对死亡的探讨,也有对字迹的辨识。
“一家人,爷爷最爱你了”
李纯的爷爷是去年年底查出癌症的,最开始察觉到身体出问题时,他没告诉任何人,等到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住院一段时间后,医生也表示“没办法”,家人商量后决定带爷爷回家。因此,在爷爷生命最后的时光,全家人轮流守在爷爷身边。
刚上大一的李纯寒假回来,每天都会陪爷爷说会话,但爷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后来,只能躺在床上,嗓子已经发不出声音了。“有天,他一直用手在比划什么,但是我们也都不懂。当时身边也没有纸和笔,于是我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让爷爷写在我手机的备忘录里,然后我们大家猜一下。”李纯回忆,当时她举着手机,爷爷写字的手一直在颤抖。写完之后,谁都认不出来。
李纯将求助发到网上后,收到了上千条回复,“每一条我都会看,挺感动的,我没想到这么多人会看到。”李纯告诉《中国慈善家》。有网友留言,“用你的内心去看,你看到了什么,那就是什么。”有位网友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家人,爷爷最爱你了。”如今,这条评论收到了近三万个点赞,被顶到了最前面。
董笑笑(化名)的父亲,也给她留下了同样无法辨识的字迹。
那是父亲离开的前几日,当时他意识还是清醒的,主动问母亲要来了纸和笔。“他觉得他写得很清楚,但实际上我们都看不懂。母亲还让他读了一遍,但那时候他说话不清晰,母亲也并没有听清楚。”董笑笑对《中国慈善家》回忆,那段时间,父亲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还特意找她聊过一次,嘱咐她照顾好母亲,认真工作,和朋友好好相处。那几天父亲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他应该是趁着清醒的时候,想再嘱咐我们些什么话。”
董笑笑今年34岁了,可在父亲眼里,她还是小女孩,“妈妈是老师,比较严厉一些,父亲都是护着我,我要什么他都会满足我。”董笑笑很后悔,在父亲人生最后的时光,没能好好陪他。“他曾说过他不怕死亡,就是放心不下我,说我是他这辈子最疼爱的人,他不希望我辛苦,只想我能够快乐。所以我很想知道他写了什么,他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写下这些字的时候,她并不在父亲身边,父亲离开后,那模糊的字迹也成了她心里的执念。董笑笑此前在网上看到过有人发帖,求助网友辨认亲人的字迹,她决定也试一试。
如今,在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时常会出现临终字迹辨认的帖子。求助者将亲人的字拍成照片传到网络,向陌生的网友求助,希望能辨识出这些文字的内容。
当这些文字通过网络被公开后,往往会收到大量的回复,真正关于“如何辨识文字”本身的探讨其实并不多。大家更多是在“猜字”和“想象”,一切关乎爱和牵挂的语言都成为了可能的答案。
一位网友试图用自己的理解来破译求助者提供的亲人临终前写的字迹。
“在你需要鼓励的时候,
它可以是任何字。”
最近一段时间,豆瓣的“史上写字最烂小组”里,关于临终笔迹辨认的求助贴逐渐多了起来。这个小组创建于2019年5月,过去,组内多是发一些医生的处方或是领导、老师的意见和点评,这种字迹通常都有相关语境,容易辨认。发帖者一方面出于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好玩,回复者也是如此。
但对于临终笔迹的帖子,组员们往往会收起嬉闹的态度,自觉将贴子顶上去,成为精华帖。只是这类贴子,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笔迹专家等专业人士帮忙,大都是网友的讨论,很少能给出有价值的答案。
有一些辨认起来相对容易,网友会根据发帖人提供的一些情况,先猜出某个单独的字和词,再根据语境串联起来。
比如,识别出“不要,过,我,你,强。”后,给出“不要难过,我想你坚强”的答案。
有些字是连在一起的,网友根据笔画大概进行分割,然后逐字识别,提供给求助者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求助者通常会结合当时的情景,和家人讨论,顺着这些零碎的线索,接近答案。
有位求助者的爷爷突发脑出血,住进ICU,家人探视时,爷爷写了三张遗书,她和家人很想知道爷爷写了什么,发到小红书和豆瓣求助后,网友们识别出第一张:一万七平分每个孩子。求助者和家人商量后,基本可以确认,爷爷写的就是关于钱的事情。
一些备注和信息,能便于大家更好地进行理解和辨认,有求助者发姥爷的临终遗言,特地备注了“姥姥名字有珍”,随后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手机里和花盆里有钱,为珍存点钱。”
遗言是逝者给亲人的留恋,也是亲人对逝者的不舍。
但更多被识别出来的遗书的内容,都是对亲人的安慰,比如“老应死,无需伤心”“要坚强”。
“在你需要鼓励的时候,它可以是任何字。”很多网友会在求助者的帖子里写下类似的回复。与此同时,大家也会分享自己经历的至亲的离去,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悲伤。就这样,一群陌生人在网络空间里坦然谈论死亡,给予彼此安慰。面对死亡,悲伤之余,似乎他们也找到了一些关乎生命的力量。
而对于那些求助者而言,一开始或许想要得到一个答案。到后来,他们已经不执着于答案本身了。比起文字的内容本身,如何面对至亲的离去,如何在他们离去后,依然好好生活,似乎成为了更为重要的事情。
“哭完就好了,生活还要继续。”
爷爷离开的那一刻,李纯不在身边。她家离爷爷家不远,那段时间她白天在爷爷家,晚上回自己家睡觉。那天一早,她刚起床,就看到妈妈发来的微信,告诉她爷爷走了,让她快点过来。“那时候我脑子一片空白,也没有难过的感觉,就是一片空白。”她收拾好东西,一路小跑到了爷爷家。
她还想再看爷爷一眼,推开了卧室的门,“他跟之前一样,躺在床上,双手抱在肚子上,特别安详。”
收拾爷爷的遗物时,她看到了爷爷年轻时候的工作证,还有爷爷的印章。印章的上面,雕刻了一朵花,那是爷爷最喜欢的一种小野花。爷爷做了一辈子警察。李纯记得,爷爷之前就对她说过,生老病死,人人都避免不了,要勇敢面对。
最后那段时间,爷爷提出想去老房子看看,老房子在农村,已经拆掉了。那是爷爷小时候的家。“当时爷爷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正月里的天也很寒冷,我们就想着不折腾了,就没去成。”李纯对《中国慈善家》回忆,爷爷后来还提出想去家附近的恒山看看。“等身体养好了,我们再去好吗?”家人这样安慰他。“行,等好了再去。”爷爷也就不提了。
对于爷爷真实的病情,家人一致选择了隐瞒。李纯觉得,爷爷可能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情况。也从没有对她们说过类似遗言的话。至于最后留在她备忘录的那些字,“感觉像是他对我们的祝福。”李纯觉得,答案不重要了,那些字是爷爷留给她的纪念。
如今,想起爷爷,李纯总会想到儿时的一个场景。在她们家乡,最常吃的水果是杏儿。小时候,她吃完杏儿,爷爷总是会用剩下的杏核,在地上摩呀摩呀,摩擦出一个小口。然后再拿起来教她“吹口哨”。
有次她做梦,梦到全家人一起吃饭。当地有一些关于梦的说法,她把这个梦告诉家人,得到的说法是“爷爷在那边生活挺好的。”她和家人也能安心一些了。
没能多陪父亲,成为董笑笑最大的遗憾。她和父母不住一起,他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董笑笑经营一家宠物店,平日很少能抽出时间回家看父母,大多数时候是父母来看她。
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她回去了一趟。那个时候父亲还能下地走路,意识也清晰,能跟她交流,之后,父亲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肝癌晚期导致的肠梗阻,父亲已经连续多日无法进食,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幻觉。母亲怕她担心,并没有对她详细说明父亲的情况。
董笑笑的父亲患癌十年,已经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即便到了最后,被医生宣告“没办法了”。父亲都没有放弃希望。在董笑笑心里,父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旅游,喜欢摄影。生病之前,因为工作忙,只能在节假日出门旅行。生病后,时间比较自由,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就和母亲一起自驾游。父亲喜欢拍摄山水,也会对着一朵花和一只蝴蝶拍很久,拍摄的视频,父亲还会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过年的时候,董笑笑陪父亲去了趟西双版纳,回来之后,父亲的状态就不好了。父亲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但已经没有机会了。董笑笑如今想起父亲,也都是她挽着父亲的胳膊,一路欢声笑语。还有父亲为了逗她开心,认真搞怪的样子。
父亲离开后,董笑笑一开始难以接受,在殡仪馆,还觉得这一切都不真实。直到她抱着骨灰盒的那一刻,才意识到,“以后再也见不到爸爸了。”
想父亲的时候,她会打开微信群聊“温暖的家”,翻看聊天记录。
“爸爸,给我买双鞋,当新年礼物,哈哈。”
“好啊,多少钱,转!”父亲秒回。
随后她收到了父亲发来的名为“宝宝专享”的红包。
她听父亲发的语音,“明知道会哭,但还是想听,哭完就好了。生活还要继续。”
至于父亲留下的那些字,如今她还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而答案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她试着走出悲伤,面对死亡,正视死亡,她要照顾好母亲和自己,让父亲放心。
作者:周甜
图片来源:IC、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热点
2023-06-25
热点
2023-06-25
热点
2023-06-25
热点
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