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力度空前:近500名中国救援人员驰援土耳其,救出20多名幸存者
这是中国救援力量参与力度最大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

中国慈善家 · 2023-02-14

“救援地图”记录各支救援队作业点位。

距离土耳其发生地震已经过去一周,根据土耳其应急灾害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地震已造成31643人遇难。

土耳其地震发生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迅速向土耳其派遣了应急救援队,一场跨国大营救由此展开,来自不同的国家、穿着不同颜色制服的救援人员在废墟上紧张地寻找生命的奇迹。

他们当中有来自中国的救援队伍。这也是中国救援力量参与力度最大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据权威信息,这一次中国派出了至少18支救援队伍、近500人参与了救援行动。

“最难的一次救援”

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14个小时后,一场7.8级强震再次袭击了这片土地。

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派出的救援队伍于2月8日下午从武汉直飞土耳其,开启实地救援工作。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救援救灾需求对接;在土耳其首都设立大本营;协助国内的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救援。

救援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物资。当地的各种功能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采购生活物资非常困难,就更别提发电机、汽油等救灾所急需的物资。

“我们能从国内带去的装备十分有限,只能是一些小工具,大型工具无法携带。尤其是地震发生后的前三天,根本买不到发电机所需要的油,而这个时间段正是救援的黄金72小时。” 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王海波告诉《中国慈善家》,加上土耳其余震不断,叠加雨雪天气,进一步加大了救援难度。


此次地震破坏性大,造成很多建筑粉碎性倒塌。此次地震破坏性大,造成很多建筑粉碎性倒塌。

“这是我遇到的最难的一次救援,有时想多救几个人,但面对恶劣的条件,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明明已探测到生命迹象,但没有办法有效施救,有的搜救人员在废墟上急得流泪。”一位现场救援人员在电话里告诉《中国慈善家》。

大灾之中,许多当地居民逐渐情绪失控。上述救援人员说,仅在11日一天,他就目睹了3起打架事件。

连日来,中国救援力量努力搜集更多救援信息,展开有效搜救。有条件的救援队采用音视频生命探测方式,对可疑信号进行排查探测,并对重点区域再三搜索评估。没有这个设备的救援队,则指导人们用敲击、喊话等方式艰难搜索幸存者。工作人员每间隔两米就会敲击建筑物,停十秒,耳朵贴在墙上倾听是否有回应。如果有回应就开始采取破拆、打洞的方式进行救援,而完全坍塌的建筑只能等待大型机械介入。

蓝天救援队主要在阿德亚曼、卡赫拉曼马拉什等地开展工作。12日12时10分,该救援队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定位了2个生命迹象,协助土方于当天下午营救出一名23岁女性幸存者。

2月12日,三一救援队、平澜基金会一起在哈塔伊地区开展搜救工作,成功搜救出一名幸存者,并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浙江省绍兴贵兴救援队在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展开救援工作,发现疑似4名生命体征并展开救援;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在卡赫拉曼马拉什城市中心重灾区的坍塌建筑物发现2名有生命迹象的生还者,协助调动当地重型设备实施救援工作……

救援的工作还包括物资保障。在这方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国际人道救援行动小组到克勒克汉县进行需求对接,完成葵花籽油、防雨布的采购与装车,随后前往克勒克汉县进行发放。救援人员还在一个安全的乡村里建成帐篷营地,并持续投入救灾物资。

在2月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国政府派出的中国救援队以及社会应急力量,已经救出了20余名幸存者。

“在救援难度如此高的情况下,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一位不具名的救援行动人员如此评价。

救援人员在营地歇息。
救援人员在营地歇息。

  18支救援队伍近500人驰援土耳其

2月7日上午,公羊救援队救援协调指挥中心派出浙江公羊救援队8名队员,携带搜索和破拆救援装备,并带一条搜救犬从杭州出发,于2月8日抵达土耳其哈塔伊省伊斯肯德伦市,成为首支抵达灾区的民间救援队。

随后,中国政府派遣中国救援队82人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从首都机场出发飞赴灾区,于当地时间2月8日凌晨4点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后,迅速前往土耳其受灾严重的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连夜展开搜救工作。

与此同时,成都授渔公益、绿舟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曙光救援队、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近20支救援队携带生命探测仪、卫星电话、搜索装备、破拆装备等设备陆续抵达土耳其,跟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对接,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和灾后援助工作。

《中国慈善家》获得的信息显示,截至伊斯坦布尔时间2月12日晚8时,中国社会应急力量赴土耳其地震灾区救援的队伍,已有18支队伍共441人抵达土耳其,在卡赫拉曼马拉什、哈塔伊、马拉蒂亚、阿德亚曼等4省实施搜救工作。后续陆续还有救援队赶赴土耳其,救援队伍总人数接近500人。

“应该是这个星球历史最强协作的巅峰时刻了。”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郝南在朋友圈写道。

在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看来,国际救援最能体现公益慈善的本质内涵,它跨越种族、性别、信仰,体现普世性。

“土耳其地震中,中国专业的救援力量能够及时参与国际救援,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对中国专业救援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有利于中国公益真正融入国际公益慈善事业之中,对推动公益慈善理念的普及也有积极的意义。” 贾西津说,能够参与进来,就证明中国公益慈善也是国际公益慈善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近20年的国际救援史上,经常能看到中国民间救援力量的身影,包括2013年巴基斯坦7.8级地震、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2017年墨西哥地震、2018年印尼苏拉威西地震、2019年莫桑比克热带气旋等。


授渔公益救援人员在倒塌建筑上探测生命的奇迹。
授渔公益救援人员在倒塌建筑上探测生命的奇迹。

关键在于协作

土耳其地震是王海波和所在机构成都授渔公益第3次参与特大灾难的国际救援。此前,他们还参与过缅甸、尼泊尔地震的救援工作。

回忆起此前参与的历次国际救援行动,王海波说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救援队到达灾区后处于各自作战的局面,缺乏统一的协作机制,在没有相关预案的情况下,进行跨国救援,挑战非常大。“对于怎样有序有效地参与到国际救援协作当中,我们不断在学习、总结经验。”

这一次土耳其地震发生后,授渔公益作为有跨国救援经验的民间公益组织,受到相关部门委托,第一时间建立了“中国社会力量参与土耳其地震响应协调大本营”(以下简称“协调大本营”),负责所有前往灾区的救援队的统一报备。包括人员、装备、到达时间等信息,经他们汇总后上报国家应急管理部门。

协调大本营向参加救援行动的人员提供包括护照、签证服务,帮助他们与救援地对接。此外协调大本营还在前线设营扎寨,给救援队提供物质保障。

“参加救援前四天,没有吃上一口热饭,能喝口水都是幸福的,吃泡面那是奢望。在极度寒冷的天气里,是协调大本营让大家吃上了一口热饭。”一位救援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

协调大本营还根据每支救援队每天救援点位绘制了救援地图,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到救援队所处位置;每天统计各个队伍的工作成果,汇总后报送国内和国际相关组织。

救援人员合影。
救援人员合影。

“这次跨国救援过程中,各支救援队伍之间做到了信息互通、互助、合作,这是和之前相比明显的不同。”王海波说。

贾西津表示,这种沟通与合作的需求在国内救灾时也会有,但到了另一个国家,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国际救援会放大这种协作需求。

这一次,救援组织之间的协作意识明显加强。比如在哈塔伊灾区,绿舟救援、平澜基金会、三一集团救援队自发组成联合队,技术互补。平澜基金会擅长探测生命迹象,三一救援队在挖掘方面效率高,绿舟救援更擅长破拆,大家在工作群里提前做好沟通,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王海波建议,在这次救援之后,中国有能力和条件的救援组织,应该成立国际小分队,平时多学习国际救援经验,时刻做好相关准备。

中国的国际救援行动能力在这一次救援工作中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与此同时,一也暴露出一些救援队伍经验不足、缺乏预案的问题。

“一些没有任何跨国救援经验、甚至没有地震救援经验的民间组织,这次也去灾区,有些劳命伤财,对救援无益。”一位参与一线救援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向《中国慈善家》坦言,不管是国内救援还是跨国作业,公益组织要从自身的实际特长出发,而不是抱有“打卡”的心态。

协调大本营让救援人员吃上了一口“热乎饭”。
协调大本营让救援人员吃上了一口“热乎饭”。

北京时间2023年2月11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发出倡议称,国内尚未启程的生命救援队应立即取消或中止计划。倡议指出,因低温等环境因素,生存机会已经大大下降,土耳其灾区也已经全面转入紧急赈济安置阶段。为了不再给受灾国增加负担,避免各种风险隐患,根据目前整体形势,专委会呼吁国内尚未启程的生命救援队伍立即取消或中止行动计划,冷静、理性、克制,以人道实际需求为优先,以更科学、实际的行动践行使命。

随着地震爆发已经过去一周时间,救灾重点从生命救援逐步转向赈济安置,国际救援队伍逐渐撤离。而更漫长的灾后重建工作才刚刚开始,这个过程仍然需要国际人道主义的继续加持。

作者:温如军

图片来源:受访者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